8月30日,我市召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区划成果技术报告移交会,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区划成果作了解读说明,并正式将技术报告移交我市及13个县(市、区)。
据了解,为全面掌握我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切实提升全社会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2020年7月,全省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经过省、市、县3级普查办共同努力,全省11个市级、117个县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技术报告》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相关审核论证。为切实推进评估区划成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应用,省普查办将技术报告移交给各市、县研究使用。
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指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各级各部门要适时优化市县评估区划成果,使评估区划成果更好地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服务。要全面做好普查工作总结,切实提炼普查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为常态化普查评估打好基础。要认真梳理普查数据成果、评估区划成果、技术体系成果等,推动普查成果在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的应用。
市政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相关部门将在省普查办专题解读基础上,邀请专家重点围绕区划成果解读和运用进行业务再学习、再培训,做到党政领导带头学、专班人员专题学、业务人员深入学。将持续强化防范意识。进一步树牢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紧密结合实际,按照“边学习、边运用、边见效”的原则,总结提炼经验做法,梳理汇总体制机制,致力于构建常态化、规范化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治体系。同时,结合辖区自然灾害形势、经济发展特点,持续谋划和推进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加强与兄弟地市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普查成果共享共用,广泛收集和推广普查成果应用案例,充分发挥普查成果的应用效益,持续推动评估区划成果在自然灾害防治、社会综合治理、公共服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